变革之下见功力 ——写在2016年3·15汽车销售服务大调查之际
一年一度的3·15如约而至。
3月8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消协”)发布了《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统计分析》显示,去年全年中消协共受理汽车产品类投诉18863件,同比增长31.18%。其中,车辆合格证抵押问题、同一质量问题屡修不好、三包期内免费项目收费维修、签订购车合同后经营者不履约等成为投诉热点和难点。
可见,尽管市场增速放缓,但随着汽车销量的屡创新高,消费者对汽车销售服务环节的投诉数量也在逐年攀升。在汽车销售服务环节既存在着多年难解决的“顽疾”,又在不断花样翻新地滋生着新问题。
不可否认,中国汽车产业正走在从大到强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,中国汽车流通领域也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当前市场增速放缓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汽车销售服务模式趋向多样化等多重复杂因素叠加,使传统实体销售服务店以及品牌经销商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。销售利润越来越薄,以至于赔本卖车在很多品牌4S 店早已不是稀罕事儿;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处于警戒线以上,市场的实际需求不高,导致不少品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、经营压力都在急速攀升,经营风险趋高。
但必须正视的是,这样的困难并不是导致服务投诉量上升、服务环节质量下降的理由,越是处于变革之中的阵痛期,越是检验真实力、真功力的好时候。于是在今年3·15到来之际,中国汽车报网再次启动“3·15汽车销售服务大调查”,通过对40余个自主及外资品牌经销商的实地调查走访,真实地反映目前传统的汽车品牌经销商在销售服务环节存在的问题。
通过本次调查走访,我们发现,自主品牌经销商在终端销售服务环节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仍有待提升。尽管一些自主品牌尤其是SUV车型在市场上炙手可热,但按照走访的情况看,目前大部分经销商的服务水平,与正在转型中的自主品牌形象并不十分相符。虽然与前几年相比,自主品牌经销商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、服务形象,但细节决定成败这件事儿,仍需要下足功夫。
调查中,我们发现,外资品牌的销售服务水平虽然整体优于自主品牌,但已经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。一些外资品牌经销商的展厅虽然顾客不多,但服务专业、周到、细致;也有部分外资品牌经销商,由于目前在售车型销售火爆,依然走起了“高冷范儿”,销售顾问的服务从态度到专业水平都不到位。
有人悲观地认为,面对汽车销售服务行业与“互联网+”日趋深入的融合,传统汽车经销商即将走向末路,事实并非如此。在此次调查中,我们发现,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外资品牌,大部分品牌4S店尽管面临多重压力,但仍然能够保证日常经营井井有条,在变革的过程中,通过不断创新融合,力图将更专业、规范的销售服务奉献给每一位消费者。
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,最终具备实力的“剩者”将为王。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、市场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,戒骄戒躁、脚踏实地才是王道。如何在变革中脱颖而出,除了顺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之外,在创新的基础上以提升服务质量为不变的宗旨,应对外部局势的千变万化,不失为良策。
我们还想说,3·15虽是一年一次,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、维护行业和市场正常秩序的弦要时刻紧绷。一年一度的3·15并非突击检查,经销商销售服务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自身实力的提升,究竟是“花拳绣腿”的假把式,还是“铁杵磨针”的真功夫,在应对变革时便知分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