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家汽车厂存货金额飙至860.5亿
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4月1日,46家已经发布2013年年报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期末的存货金额共计860.5亿元,与2012年相比,增加了近104亿元。其中,上汽集团以309亿元的存货金额高居“榜首”,同比增加60亿元,公司计提16亿元跌价准备。
也就是说,46家企业同比增加的104亿元存货当中,上汽集团占了一半。“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,汽车行业是一个对资金链要求很高的行业,产成品压在库里卖不出去,财务费用增加的同时,管理费用也会增加,厂商需要安排额外的人员去管理这部分库存。”有不愿具名国内一家汽车厂商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。
与此同时,他强调,汽车行业受外围环境影响非常大,虽然2013年整体经济大环境疲软,但是汽车整体发展还是不错的。然而,每年汽车厂商都要扩充产能,“但新增的加上原有的产能都需要释放,需要市场来消化,若市场不能很好消化,库存自然就上来了,不好卖的车型压库的可能性更大。”
上汽309亿元存货最高
Wind数据统计,在已经发布2013年年度报告的46家公司中,包括整车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,46家公司期末的存货金额共计860.5亿元。与此同时,上述同样的46家企业2012年的存货金额共计756.6亿元,显然,2013年增加了近104亿元。
其中,包括乘用车、商用车在内的15家整车企业2013年期末存货金额高达612.5亿元,去年同期该金额为528.6亿元,同比增加近84亿元。上述15家整车企业分别为上汽集团、比亚迪、中国重汽、长城汽车、一汽轿车、广汽集团、东风汽车、江铃汽车、金龙汽车、宇通客车、江淮汽车、海马汽车、金杯汽车以及安凯客车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已经发布年报的46家公司同比增加的104亿元存货当中,84亿元来自于整车企业,可见,整车企业2013年存货明显增多。
其中,尤以上汽集团期末存货金额最高,为309亿元,与2012年的250亿元相比,足足增加近60亿元。无论是在整车企业中还是所有包括零部件、整车在内的汽车制造业中,目前为止,上汽集团的存货金额都是最高的。与上汽集团相比,其它企业的存货金额均低于100亿元,明显与其不在一个“档次”。
比亚迪紧随其后,以82亿元的期末存货金额位列第二名,比2012年的73亿元增加9亿元。与2012年相比,包括上汽集团、比亚迪、中国重汽、长城汽车、一汽轿车、广汽集团等在内的12家整车企业,2013年期末存货均不同程度有所增加。
“存货与所处行业有关,汽车行业存货金额多除了与行业大环境有关之外,与自身管理、销售问题分不开。去年整个汽车行业形势还是非常不错的,也不排除厂商看好市场增加了产量,不过,库存增加会加大企业销售的压力,增加了财务费用以及管理费用,对后续发展会带来一定风险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保荐代表人告诉记者。
仅东风汽车和金龙汽车2013年存货同比有所下降。东风汽车存货金额由2012年期末的25亿元减少到2013年期末的17亿元,减少了8亿元。
针对上述问题,3月31日,记者致电上汽集团以及比亚迪董秘办公室电话,均无人接听。
上汽计提16亿元跌价准备
记者翻阅上汽集团2013年年度报告,在存货明细里,产成品、原材料以及在产品是构成上汽集团存货的三个主要方面。其中,产成品占比最高,金额达到279亿元,提取的跌价准备金额为9亿元,计提比例为3.14%。原材料的金额远远低于产成品,约为36亿元,计提的跌价准备反而高达6.6亿元,计提比例为18.16%。
“存货多计提的跌价准备肯定多,计提越多证明跌价越厉害,肯定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。”上述保荐代表人表示。
统计发现,不少公司在“原材料”一项中,计提的跌价准备金比例均较高。其中,海马汽车原材料存货金额为2.5亿元,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为6432万元,计提比例达到了25.32%。
“厂商看好这个市场认为市场有需求,才会大量备货,然而产能的释放、市场的增加需要一个过程。再加上本来现在轿车降价的速度已经很快,而且原材料价格也在下滑,所以计提的库存跌价准备比例自然就比较高了。”上述不愿具名汽车厂商证券部人士表示。
在“产成品”一项中,东风汽车库存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比例最高,为10.12%。江铃汽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比例为0.4%,一汽轿车存货中库存商品一项为15亿元,计提的跌价准备比例为2.45%。比亚迪库存商品为23亿元,计提跌价准备比例为4.25%,均远远低于东风汽车。
在所有的公司存货明细中,广汽集团存货中“在产品”一项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比例最高,为27.21%。在已经发布年报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存货明细中,该计提比例是最高的。
“很多汽车厂商针对‘在产品’其实都是零计提的,像广汽集团计提这么高的比例很少见。”上述证券部人士反问,“难道公司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?”